早期曾国通南北

西周初年,汉东之地是周王朝经营南方的战略要地。周王朝为加强对荆楚地区的控制,“以番屏周”,在今随枣走廊的汉东地区分封随(曾)、鄂、唐、蔡、应、息等数十封国,组成一个庞大的姬姓封国集团,史称“汉阳诸姬”。它们互为掎角之势,负责监视并阻断荆楚和于越、淮夷结盟。

叶家山墓地为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蒋寨村。2011 年和 2013 年发掘显示,曾侯及其夫人墓葬的规模、随葬品都与其他贵族墓区别明显。通过对曾侯名号铭文铜器及墓葬位置研究可知,至少有“曾侯谏”“曾侯白生”“曾侯犺”三位曾侯及其夫人,构成了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的主体。

春秋曾国抗楚锋

春秋时期,诸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大国争夺霸权,形成“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左传·桓公六年》载“汉东之国随为大”。汉水之东,曾国最为强盛。作为周王朝经营汉水流域及淮夷区域的核心诸侯国,曾国肩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的使命。处于汉水之西的楚国向东扩张,则需打通随枣走廊,曾、楚抗争在所难免。

春秋早期曾国遗存以枣阳郭家庙墓地和京山苏家垄遗址为代表,已确认的曾侯有“曾侯絴白”“曾侯石”“曾侯求”“曾侯宝”。春秋中、晚期,曾国遗存有义地岗和文峰塔墓地,已确认的曾侯有“曾侯得”“曾侯與”“曾侯戉阝”。

战国曾国融入楚

从曾侯乙墓可以发现,战国早期的曾国国力仍旧强盛。作为东周王室在南方的代表,它依然保持着一代诸侯的赫赫威仪,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影响力。战国中期以后,曾国的外交活动主要是处理曾、楚关系。

1981 年发掘的擂鼓墩 2 号墓出土一件“盛君縈之御簠”,器物风格近似楚器,表明曾国国体此时尚存,但受楚文化影响深刻,其地位与楚君不相上下。1983 年发掘的擂鼓墩 13 号墓和 6 号墓,时代介于战国中晚期之间,所出器物风格已完全融入楚文化范畴,揭示出曾国已被纳入楚国的管理体系。

曾国最终被强大的楚国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兵不血刃地逐步消化掉了,这是考古发现告诉我们的历史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