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绘画(1350—1700)

中世纪的欧洲绘画几乎仅限于宗教题材,直到13—14世纪,意大利画家对圣经故事和圣徒场景的描绘仍以拜占庭风格为基础。随着文艺复兴的进展,意大利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开始热衷于以更自然的方式描绘宗教场景,他们运用明艳的色彩和立体造型,使作品更加直观。到16世纪时,罗马——古罗马帝国的首都和天主教世界的中心——成了欧洲最重要的艺术中心,吸引着欧洲各地满怀抱负的画家们。像西班牙人巴勃罗·德·塞斯佩德斯和佛兰德斯地区的彼得·保罗·鲁本斯这样的艺术家,开始向古典主义寻求灵感,如以古罗马雕塑和绘画作为创作源泉。然而,基督教题材绘画并不局限于天主教范式,17世纪末,荷兰和德国北部等新教地区的画家基于对自然的直接观察,发展出了一种复杂的现实主义绘画形式。

画中有深意:欧洲寓言、静物和风俗画(1600—1750)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画家和赞助人的品味变得越来越复杂,寓言、静物和风俗画等新画种开始发展起来,而且这些画作往往蕴藏着现代观画者难以领会的内涵。寓言画一般都是映射一个主题或者抽象的概念,或者通过展示一个复杂的故事来强调其中的道德意义。静物画展示的则是一组精心挑选过的物体,通过它们摆放的方式来昭示其蕴含的深意,如人类的死亡或者世事之无常。风俗画一般描绘现代人并不陌生的日常生活场景——从简陋的街道和小酒馆,到富裕商人和贵族家中浮夸的装饰——但画中的人物都是泛指,而非真实个体。与寓言、静物画一样,风俗画大多也蕴含了微妙的含义。

 惟妙惟肖:欧洲肖像画(1550—1800)

虽然肖像画在欧洲古已有之,但它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了新的重要意义。在意大利和欧洲大陆的传统天主教地区,贵族和教士作为最主要的艺术赞助人,喜欢定制罕见且昂贵的彩绘肖像画。为此,画家们绞尽脑汁从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中汲取灵感,强调人物的个性和人性,不仅通过容貌来传达对象的身份,还以人物的装扮,如衣服、珠宝,甚至发型,来凸显其社会地位或婚姻状况。偶尔的特征描绘也可传达更多的特殊信息,如个人兴趣、造诣成就与性格特征等。

 图绘自然:欧洲风景画(1600—1750)

虽然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但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却是脱胎于14—15世纪一些欧洲北部知名画家创作的宗教画。到16世纪晚期,老彼得·勃鲁盖尔及他的儿子老扬·勃鲁盖尔结合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实地体验,开始创作自然主义风景画。17世纪,风景画在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地区都兴盛起来。在荷兰,迈因德特·霍贝玛等画家从荷兰乡村景色中汲取灵感。罗马逐渐成为风景画的重要中心,像克劳德·洛兰这样长期生活在罗马的法国艺术家,开创了一种理想化的风景画,它们取材于罗马周边的乡村景观,画面往往由希腊和罗马神话人物或圣经中的人物构成。随着欧洲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的地位越发凸显,帕尼尼和加纳莱托等意大利画家开始以城市景观为绘画主题,以满足在欧洲大陆旅游休闲的富裕贵族们对城市纪念品的旺盛需求。

 变革传统:1800年后的欧洲艺术与印象派

19世纪以后,中产阶级和画商开始取代教会、市政厅或皇室,成为主要的艺术赞助者。欧洲绘画艺术中心由意大利逐渐转移到法国巴黎,许多画家进入法国各个美术学院,或参加法国著名的年度学院展览。虽然新古典与学院派画家在很大程度上仍遵循着过去的绘画范式,但也有开始注重表达个人观点,努力创造新风格者。特纳、柯罗等杰出画家更是在自然氛围营造和笔触变化上体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几十年后的印象派画家。